户外常识 分类>>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民族体育大课间推动体教融合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民族体育大课间推动体教融合一直以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坚持“让壮乡的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的培养目标,重视继承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广泛开展民族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深化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推广,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自2002年以来,学校开发了毽球、抛绣球、壮拳等民族体育校本课程20多门,辐射了数万名学生,形成一套“调研采风、重构改编、教学实践、优化规则、组织比赛”可操作性强的范例,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学校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趣味性强、有地方特色、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群众性民族体育课程,向40分钟体育课堂要质量,向30分钟大课间要质量,向课外活动要质量,在全校形成浓郁的民族体育锻炼氛围。
学校通过收集、整理、创编、教学,让学生了解广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及方法,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学生掌握简便易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
学校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技能(至少一项为民族传统体育),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转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体系。如2018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项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学校共有9名教师参与其中,主要承担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研究。
学校发挥民族体育的独特优势,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出一批具有民族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原创性的校本课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民族体育的欢乐。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体育组创编了集趣味性与锻炼性于一体的民族体育室内操,并进行全面推广。
通过20年的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学校体育组全体教师逐步树立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广泛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必威BetWay、观摩课、说课、评课、体育技能竞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研讨教法与学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创建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0年来,学校开发应用了毽球、珍珠球、抛绣球、竹竿舞、射弩、打陀螺、大象拔河、壮拳、竹铃球、天地球、跳大绳、板凳龙、斗鸡、太极拳、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扎西巴鲁、民族健身操等校本课程20多门,编制校本课程教材16册(种),研制教学资源光盘(视频)28套。
此外,学校还承办民族体育竞赛。自2007年以来必威BetWay,学校成功承办了南宁市多届“沛鸿民族杯”中学生民族体育运动会和南宁市多届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引领南宁市中小学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现为自治区毽球训练基地和射弩训练基地。毽球队曾在自治区、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荣获六连冠。
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大展示、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9:30—10:00开展主题为“民族体育风,壮美沛鸿人”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有入场、跑操、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校本民族特色操——壮拳《追风少年》、民族体育校本特色项目(跳竹竿、抛绣球、跳大绳等),还有身体素质训练、放松拉伸操等。每天下午5:30—6:30,全校进行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
学校编制推广民族体育课间操,趣味性强,锻炼效果好。学校所编制的壮拳、跳绳等项目健身操,在南宁市多所学校的大课间推广。
为了方便全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将活动场地划分为篮球场3块,200米田径场1块,校园空地8块;准备器材有短跳绳700根,长跳绳20根,三人板鞋24副,绣球100个必威BetWay,拉鼓3条,毽球200个,大象拔河绳60副,竹竿4副。同时,学校因地制宜,结合班级、学生年龄、活动内容对入场路线进行了合理规划。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作为学生适应校本体育课程的桥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民族体育校本特色项目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课程上再进一步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增强自身素养。据统计,自学校推动抛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列入南宁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测试科目以来,每年选抛绣球项目的学生占全体考生的60%—70%。大课间体育活动融合了现代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民族特色,且有一定的强度保证,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能。
近四年来,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优秀率和良好率持续增长,不及格率持续下降,反映出学生形态发育、体能、身体素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文化意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自我修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