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凭票购买的自行车如今成了健身工具少有人骑

2023-11-02 14:16: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凭票购买的自行车如今成了健身工具少有人骑隋唐大运河畔的河南省滑县道口古镇,废弃多年的纸厂车间改造成了五凤园酒店,门前广场上展示的十几辆崭新凤凰自行车,吸引人们驻足端详,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都有过节衣缩食攒工资买自行车的经历。(王子瑞 摄)

  这辆绿色的自行车,应该是邮政部门定制的吧必威BetWay!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买自行车等很多东西都需要凭票,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农村家庭,有自行车的可谓凤毛麟角。

  双大梁的自行车,不是很常见。那个时候,年轻人结婚要准备“三转一响”,其中“一转”就是自行车。(另外“两转”是手表和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

  这种自行车外号“大链盒”,是20岁左右谈恋爱准备结婚的男青年的标配。全国三大自行车名牌的飞鸽、永久、凤凰,一辆需要200元左右,不吃不喝,至少需要四个月的工资。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村大队干部的爷爷买过一辆二手的自行车,模糊的印象中很破、很旧。

  “大链盒”坤车,与上款是绝配必威BetWay。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统一考试选拔后,父亲去十多公里外的瓦岗公社卫生院上班,自己还没有自行车,前几个月回家都是骑卫生院的公用自行车。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后,花不到200元买了一辆安阳出的“飞鹰”牌自行车,也算是地方名牌吧。

  红颜色的坤车,女青年的最爱。八十年代我要去三公里外的上官村联中上初中,开始了我的骑自行车生涯。后来骑车技术炉火纯青,在乡间土路上竟然可以“大撒把”骑上一二百米。

  车头有灯,不怕走夜路,绝对的豪华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当兵时,有一年多在市区某单位执勤,花20元在北新桥寄卖店买了一辆二手的“红旗”牌自行车,骑着它把北京市主城区的大街小巷差不多串了个遍,一年后竟然又以20元卖给了一家寄卖店。

  进入十年代,自行车的样式愈发多了起来。这款运动风格的自行车,一看就是青春少年的最爱。1990年春天,退伍的我用退伍费499元在北京西单自行车商店买了一辆深圳出的“僧帽”牌变速车,开始了我的万里走单骑。

  九十年代以后必威BetWay,变速自行车开始风靡,社会上出现了以户外健身、旅游为目的的“骑友”。虽然社会上摩托车也多了起来,但是骑变速车的群体,有他们自己的乐趣。去的318公路上,就有很多的“骑友”,比如三年前——我儿子。他从拉萨托运回来的自行车,目前是我上下班偶尔骑行的交通工具。

  如今,街头自行车、摩托车已经式微,电动自行车、家庭小轿车风头正劲。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各领N多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